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周夏双方交战后的第二周,商方就获得了消息。

“好!打的好!双方最好都往死里打。”帝辛在摘星楼里看完费仲的奏报后说。接着他对着费仲又笑眯眯的说道

“费卿,还是你有远见啊。这一下,周夏这两家的大仇算是结下了。我们的目的算是达成了。以后无论谁想对我商方不轨,都得掂量掂量另外一方。”

“陛下过誉了。陛下现在可以腾出手来筹谋征伐东南各夷的事务了。一但我大商平定东南各夷人。真正收服夏周两国也是水到渠成。”

帝辛顿了下说:“恩,是应该现在准备了,只不过上次因为和夏国交恶,国力损失不小。商路又实行新政,税入大减。这没钱仗也不好打啊。而且诸公各伯对商路新政颇有抵触,我看…”

费仲连忙说道:“陛下可是要放弃新政。”

帝辛摇头说:“我不是要完全放弃,我想折中一下,由非商方属国不得通过商路进行贸易,改成与我商方为敌者不得通过商路进行贸易。费卿你认为如何。”

费仲思索片刻说道:“此乃权益之计,当下我大商急需钱粮之时,也只能如此。”

帝辛刚想让费仲退下,又想到一事,说道:“崇侯虎那条线还得维系着,我们西瓜捡了芝麻也不能丢。别让周方将他挖走了。”

费仲笑着说:“请陛下放心,这崇国和周国地缘上不可能做到并存,而崇侯虎绝不是甘心俯首称臣的人。”

……

公元前1057年秋,这一年又是个夏国大丰收的季节。不过对白白获得三十万石粮食的华有点无感。仓库里的粮仓堆满了粟米。

一年不到的时间,河洛地区的大小二十五个方国的国君摄于夏国的兵威,全部归附。只有个别方国在华向其派驻官员和驻军之时有所反抗,但迅速被弹压下去。为此,华又通过系统生成了个20官员。河洛汝水一带成为夏国的实际王畿地区。

因为这一目标的达成,华获得了2000积分的任务奖励。

夏国在商路上的贸易重新展开,规模比原来的更大,每个月获得更多的人口。华暂时改变了策略,以前是男女各半以及少量儿童的比例收纳人口,现在收纳的绝大部分是青壮男『性』。

除了从市场上购买奴隶,夏国另一种收纳人口的途径是容留逃奴。无论从何方何国逃到夏方地望的奴隶即刻就能获得平民身份,并分配公地进行耕种。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华邑又增长了近一万的青壮。部分经过挑选被招募为虎贲。

只是为了防范谍者,收纳的逃奴人口都没有放入华邑后的盆地安置,而是安置在新设立的城邑之中。

一年的时间,在洛水之西,夏国新设立了五个城邑。汝水河谷新设立了一个城邑。每个城邑都移民五百户,新设城邑的土地全部为私有,按之前的承诺兑现了兵士们的军功。部分无地的移民可以租地主的土地耕种。

为了给土地的价值背书,《夏律》明确规定“王畿”之内除私有土地和附属方国土地外的全部土地,山林,湖泊皆为公地。如果没有这个规定,夏国境内的土地将分文不值。这在土地私有的一开始就要明确,否则就会是个后患。

华对民众解释,这条律法的法理就是如果没有夏国的国家机器和军事力量保护,这些土地也就不值钱。夏国用军力保护的土地不可能让私人随便占有。如果有人还理解不了这律法,如果是逃奴可以自行离开夏国,如果是奴隶,他用军功或其它功勋偿还完夏国赎买他的费用后,也可以自行离开夏国。

城邑是由华委任的事务官来管理。事务官只管三件事,断讼,收税和城邑的公共设施维护。断讼事务官可以独断裁决一次,不服者可以采用陪审制度再裁决一次。除事务官,每个城邑都设一名军事长官,管理城邑的民兵。民兵农闲时需要定期集中训练。

华采取轻税轻役,因此这些新城邑的居民只需服民兵兵役,没有什么其他负担。其实这没减少华的收益,因为这些会反映到土地价值里。一个不收税的土地当然比高税的土地有价值的多。日常军费开支,华靠华邑和华邑盆地里的公田产出就够了。

虎贲的人数暴增到上万人,稳定且标准化的军制势在必行,不可能再像原来人数少的时候任意调配。

华参考古今中外的军制后,草拟了虎贲军的编制。

二十五人为一伍,设正副伍长各一名。伍是虎贲的最小作战单位。伍同时也是兵种最小单位,也就是一伍之中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做战兵种。

四伍为一队,设正副百夫长各一名,百夫长亦在伍中。另设有医官3名,伙夫8名,兵甲管理维护3名,掌管驾车饲养的辎重6名。每队合计120人编制,配置辎重车三辆,挽马或黄牛六匹,

十队为一旅,设正副千夫长各一名,另设财务官正副各一名,负责粮草,兵甲管理,发放和统筹。书*记官一名,负责军功和战果的记录核实等行政工作。直接属千夫长管理的近卫队90人,其中包括信侦斥候30人,宪兵30人,将官护卫30人。每旅配置四个象堡。每旅合计1320人编制

三旅为一师,每师设正副指挥使各一名。其余编制等同于旅。每师合计4080人编制。

整个虎贲暂编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师,目前只有东西中三师满编。虎贲兵种为四个,长矛步兵,盾卫,『射』手和骑兵。另外师旅两级的令侦斥候是侦骑和特战步卒所构成,特战步卒由英雄猎人培训而出。这些军士以及骑兵的来源全部是华邑早期收养的那些奴隶儿童。

当下,指挥使和千夫长多由麒麟卫的兵士或有大量实战经验和军功的虎贲老兵担当。

西至稠桑塬函谷关,东至嵩山东麓,北至孟津渡口,南至鹰邑舞邑一线,建有几十个前哨堡垒。原先的虎贲驻军全部替换为了由就近城邑的民兵轮替驻屯,但哨堡长官依旧是华从虎贲老兵中挑选委派。

夏国本部民兵和各属国民兵,包括伊国有苏民兵都得到换装,统一为长戟战兵,盾戈手,和弩兵。当下的青铜时代高级工坊已经可以打造青铜机件所构成的弩机,样式就是后世秦弩的样子,有臂弩和蹶张弩两种。

前者『射』程和威力和角弓差不多,有效『射』程60~80米,但『射』速就差远了。后者的『射』程威力甚至略强于复合弓,有效『射』程100~120米,但『射』速就更加慢了。尽管有『射』速的短板,但弩这东西很适合没有时间进行长期专业训练的民兵。

其实,华用自己的机械专业知识能够设计威力更大,『操』作更轻便,火力更密集的弩,但其中一些类似棘轮,滑轮,滑槽等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以现有的青铜时代工坊的工艺还造不出来。

民兵分为两类,一类是驻屯民兵,由地方和属国以及前哨堡垒各类将官统领。一类由夏国设立的几个民兵大营统一管理征召,每年定期集中训练,有战时应征即满编。

--------------

【积分:2405】

【系统人口:包括农民50,英雄猎手30,买卖人2,巫医3,青铜盾卫200,长戟战兵:40,长矛兵:30,复合弓『射』手:200+50,官员:36,萌芽骑兵:60,驯象师20,说客2,合计723人】

【人口余额:2298】

【建筑设施:青铜时代高级宫殿,军营,工坊,民居|鸽房|夯土城墙|仓库|铜矿|初级酒坊|初级马厩】

趣趣阁推荐阅读:风起刈羽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行走在元朝末年带着农场混异界红楼襄王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太岁官婿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大秦公子复仇记封疆大吏皇上:我真的只想做平民百姓三国重生廖化助刘备兴复汉室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
趣趣阁最新小说: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