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收到了李童寄回来的安宫牛黄丸,但是被她转手以一千块钱的高价卖掉了。
不错,就是一千块钱的高价,李春兰认为的高价。
就算李童已经告诉她这药很贵,是用来保命用的,可李春兰手上没钱给张学亮花,所以她就转手卖掉了。
李春兰卖掉安宫牛黄丸后,心里还埋怨李童忽悠她,这破药根本就不值钱!
至于别人是怎么知道她有安宫牛黄丸的,原因也很简单,李春兰大嘴巴,家里有什么好东西用不了一天就被她吆喝出去了。
别人知道她有好东西,自然就上门低价收购了。
张文天没娶李春兰之前,就经常在村子里帮忙做酒席了,经常会收到主家给包的红包。
有时候主家穷的做完酒席就没钱包红包了,那就只好包一些铜钱或者小的老物件给张文天当做红包。
张文天也不嫌弃,给铜钱还有小的老物件也收,就当顺手帮别人一下忙。
那时候村里人都不知道铜钱和那些老物件值钱,张文天没少积累这些东西,堂屋茶几一个18*25*10cm规格的抽屉里装满了这些东西。
到了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城市里很多人意识到这些铜钱和老物件都是好东西,有人收藏起来了,密不示人。
也有人下乡到农村里低价收购这些东西,很多值钱的东西都被人低价收走了。
李春兰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这,别人花钱收的东西,都被她一股脑的白送了,一分钱没要,只是得到了收购商的随口夸赞,说她是个好人。
张雨晴当时年纪也不大,她用两个铜钱加毛线编织了一个毽子踢着玩,结果毽子也被李春兰给拿走了,把里面的两个铜钱拿出来,白送给收购商了。
张雨晴自己辛辛苦苦编的毽子被李春兰拿走了,她只是抱怨了几句,就换来了李春兰的破口大骂。
从李春兰把家里的铜钱和老物件白送给那个收购商后,人家就再也没有来张家村了,别说张家村了,十里八乡都没了那个收购商的身影了。
有一种人,外人说什么她都信,外人的随口一句夸赞,她就能跟人掏心掏肺,而自己家人说什么她都不信,觉得自己家人会坑她!
在那个年代,农村还有很多好东西的,但是大家都不懂,多数都是文盲,大字不是一箩筐,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家的宝贝到底值多少钱。
李父李母在家做废纸回收生意的时候,不知道收上来多少古籍字画,全都丢进碎纸机里重新造纸了,现在李父李母都不能回想当年的那些事,一回想,心疼的都滴血!
当年李家村李童的一个堂大爷,他的家里有一个小鼎,上面还刻有铭文,据说是宋朝的时候传下来的,平时用来祭祀祖先,香都是插在鼎里面的。
后来宗族分家,李童的堂爷爷家分到了一个小鼎和两个香炉,堂爷爷跟堂大爷分家,又把这个小鼎分给堂大爷了,堂爷爷只留下了两个香炉,但是百年之后,堂爷爷还是要把这两个香炉传给堂大爷的。
九七年左右,有人来村里收破烂,实际上是来收古董,看中了堂大爷家的那个小鼎,开口一百块钱要买下来。
堂爷爷虽然不知道这个小鼎到底值多少钱,但他知道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宝贝,是传家宝,死活不让卖。
堂大爷和堂大娘不孝顺,不听堂爷爷的话,加价到两百块钱把小鼎卖掉了。
堂爷爷气的生病了,卧床不起。
谁知道堂大爷和堂大娘又打起了堂爷爷手中两个香炉的主意,趁着堂爷爷生病的时候,把两个香炉都偷走卖掉了,一对香炉八百块钱。
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就被两个败家玩意给贱卖了!
堂爷爷气的吐血,没几年就去世了,村里人可没少骂堂大爷和堂大娘他们两口子。
不过这件事也给村里人提了个醒,很多人都把自己家的老物件给收起来了,不管外人怎么问都说自己家没老物件。
零四年的时候,李家村卖了一个小鼎,别人上门来收的,一口价一百八十八万,小鼎同样带有铭文,这在当时引起了大轰动。
堂大爷堂大娘悔的肠子都青了,半个多月没出门。
那段时间李家村卖掉不少好东西,就连一个喂牛的石槽也卖了八万八千块钱,石槽上面雕刻着八仙过海图。
平时压场用的石碾子也被人用五万块钱收走了,为此村里几家人为了石碾子的归属问题还打了几架。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后悔也好,难受也罢,什么都改变不了了。
……
9月22日,星期三,中秋节。
学校放假三天,不过不包括高三学生,高三只放假一天,老师还大发慈悲没有布置作业。
高三复读班的学生更苦逼,一天假都没有,学校里给每个高三复读生发了一块月饼,就算过中秋节了。
卤食加工厂也放假了,李父李母安排好厂子里的事,回到临江别苑陪着李童一起过中秋节。
超市里越到节假日越忙,张雨晴按照李童的安排,每个超市员工不分职位高低,每人五百块钱红包,一盒月饼,一个猪肘子,一只鸡一只鸭一条鱼,中秋三天假三倍工资,以后还可以调休。
别的超市多数都是一盒月饼就没了,有的甚至连月饼都没发,还让员工加班,工资也是照常发放。
你还不敢找老板要说法,你前脚找老板,后脚就被开掉,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至于找劳动局仲裁什么的,别闹了,劳动局的大门上锁,除了按时发工资之外,估计劳动局里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几个同事。
李童现在上下学的路上都要经过劳动局,他就没见过劳动局开过门,锁门的大铁锁都是锈迹斑斑,一碰铁锈哗哗的往下掉。
张雨晴和赵庆余今天都待在超市里帮忙,戴七芬也是正常上班,她们三个要起到带头作用。
叶父叶母的米面粮油店也关门了,今天中秋节放假休息。
上午八点多钟,李童和李父、叶父一起开车去老城区菜市场买菜,牛肉黄鳝甲鱼乳鸽,土鸡土鸭,大虾鲍鱼扇贝什么的买了一大堆。
爷爷奶奶的种的青菜都已经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了,吃不完的蔬菜也都拿去送人了。
刘浩院子里的蔬菜平时虽然都是爷爷奶奶在打理,但是爷爷奶奶很少去那里摘菜,自己院子里的菜就已经吃不完了。
不过今天叶念童跟着李母、叶母一起去摘了很多蔬菜,今天吃饭的人多,也要多准备一些蔬菜。
苋菜,生菜,小油菜,豆角,西红柿,辣椒,空心菜,香菜,红的绿的种了一大片。
沈毅的亲爹亲妈都在外地,没时间回来陪他过节,刘浩的那对不靠谱的亲爹亲妈就更不用想了。
不用李童叫他俩,他俩就自己腆着脸一大早的跑去隔壁爷爷奶奶家帮忙了。
刷碗洗筷,摘菜洗菜,他俩都能干的很好。
叶念童带着小家伙,开着沈毅买的遥控敞篷车在院子里玩。
大黄小黄撵着车跑来跑去,汪汪汪汪的叫个不停。
面包爬上树,趴在树干上俯视着两只傻狗,那么热的天撵着车跑来跑去,热的直吐舌头,不是傻狗是什么?
馒头也跟着爬到树上,趴在树干上打着瞌睡,肚子呼噜呼噜的响着,不过声音很小,不像面包那样呼噜声震天响。
李母和叶母去华荣超市了,从超市开业,她们两个还没有去过呢,今天趁着中秋节去超市逛逛,看看超市的生意怎么样。
华荣超市的生意还算可以,每天能赚两三万块钱,不过比起盛达超市那是远远不如,人家那才是日进斗金。
如果说盛达超市是大江大河,华荣超市顶多算是涓涓细流。
李母和叶母在超市里转悠了一圈,二三四五楼都在装修,禁止入内。
今天中秋节,华荣超市的人流量挺大的,较往日多了七八成。
华荣超市的老板给员工发的工资高,福利好,员工干活自然也卖力,服务态度也是一等一的好。
顾客去盛达超市只觉得商品种类多,人很挤,员工都很不耐烦,你问员工什么商品在哪里,员工都是爱答不理的,问急了就说不知道。
而华荣超市的员工都是面带微笑,你问员工要买的商品在哪里,她们都会把你领到你要买的商品面前,服务细致周到。
两下一对比,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