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举起手中的啤酒,跟周彩手中的橙汁碰了一下杯,“干杯!”
“观念的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周彩说,“正如转化学差生。”
“学差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中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以爱心为基础去感动学差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坚持不懈的恒心去转化学差生。”于飞说。
“在一个有着几十个学生的班集体里,纵然是再好的班集体,也会存在一部分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差生。既然学差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学差生转化工作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一项复杂、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位置,学生也是如此,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周彩说。
一说到教育问题,于飞就来了精神,他放下酒杯说: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树木有高低之分,十指有长短之别,土地有肥瘦之异”。每一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不能丢下这些学差生不管,班主任更应该抱着“一碗水也要救活几棵秧苗”的信念,坚持“誓把锈铁炼成钢”的精神,有意识地根据每一个学差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转化。用老师无尽的爱心、耐心和信心,通过做大量细致而耐心的工作使学差生取得力所能及的进步,逐步缩小与他人的差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差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长期、艰巨的任务。
周彩也活跃起来,一下子忘记了白天的不快说道: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这说明差生不差,差生可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找准差的原因,对症下药。造成学生成为“学差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社会原因;二是学校原因;三是家庭原因;四是自身原因。而重点高中学差生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家庭和自身这两方面。学生经过中考的选拔之后,进入重点高中,成为高一新生,此时,不仅是身份角色发生了转变,知识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也在发生重大转变。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新环境的适应,新事物的接受,以及在新班级中自我的展现等交织在一起。同时,重点高中,竞争无处不在,压力自然而然的形成,知识的加深,授课方式的改变,能力要求的提高,考试成绩的不如意,这些无不一次次的打击着学生。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家长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对孩子的感知上,认为自家孩子初中阶段成绩在学校、班级名列前茅,进到高中,成绩理所当然也应该名列前茅。家长思想中并未意识到重点高中与学生之前所在的学校是不一样的,这里云集了各个初中的精英,竞争水平提升至另一个层次,作为比较的前提已发生了变化。当学生与家长沟通表示学习压力大时,家长不以为然,认为是学生在给自己偷懒找借口;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部分家长认为是学生没有努力学习造成的,于是对学生进行了批评,甚至进行了人格和心理上的打击。学习上产生的压力,使学生慢慢丧失信心,再加上家长不理解的打击,无疑是给学生脆弱的心理防线致命一击,学生学习心理崩溃,对学习失去了动力,再加上身边各种不利因素的诱惑,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和恐惧感,从此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在带高一学生时,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如果是高二、高三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时,应该从学生之前的成绩进行了解,然后关注班级中的学差生,观察他们在课堂、平时各方面的情况,掌握基本信息,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沟通学生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学生成绩出现分化的转折点,以及家长当时的应对方法。做好调查,然后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学生本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多层次考虑,探究出学生成为学差生的关键问题所在,以便今后对症下药。
于飞说:爱是教育中的水,教育没有了爱便成了无水的海。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如同春风化雨,它的滋润可以使枯苗复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